官方熱線
400-999-2278
《關于加強財政金融協同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全文
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財政廳等部門 關于加強財政金融協同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蘇政辦發〔2025〕11號)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江蘇金融監管局、江蘇證監局《關于加強財政金融協同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3月11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于加強財政金融協同支持實體經濟
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省財政廳 省發展改革委 省地方金融管理局
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 江蘇金融監管局 江蘇證監局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落實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統籌存量措施和增量措施,進一步加強財政政策與金融、產業等政策的協調聯動,持續用力、更加給力,引導撬動更多金融資源更好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如下政策措施。
一、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
(一)提升科技創新企業融資可得性。擴大“蘇科貸”“人才貸”“專精特新貸”規模和惠及面,重點投放首貸、信用貸、中長期貸款,加大對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省財政對科技創新企業首貸給予貼息支持。鼓勵企業發行銀行間市場科技創新債券產品、科技創新公司債券,省財政給予貼息支持。引導金融支持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建設,將中心內人才及人才企業納入“人才貸”等政策支持范圍,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能。
(二)豐富科技創新企業融資增信方式。推廣“蘇創積分貸”,完善科技企業創新積分評價體系,鼓勵金融機構根據創新積分支持企業融資發展。優化“蘇知貸”,支持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內部評估試點,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鼓勵金融機構加強科技創新企業抵質押融資方式創新,省財政對相關金融機構給予獎補。推進實施“支持科技創新專項擔保計劃”,省財政給予代償補償支持。
(三)完善科技創新企業保險保障體系。完善保險風險補償試點政策,破解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推廣中的堵點難點問題,吸引科技創新企業積極投保,財政部門給予保費補貼支持。支持健全完善科技保險服務體系,省財政對投保規模大、企業受益程度高的科技保險給予補貼。
(四)拓寬科技創新企業直接融資渠道。鼓勵和規范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靈活運用“投貸聯動”“撥投結合”“撥投股結合”等多種方式支持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完善政府投資基金“募投管退”全周期管理機制和基金評價制度,對支持科技創新效果顯著的,加大政府出資讓利力度,引導發展“耐心資本”和“長期資本”。支持江蘇省區域性股權市場高質量建設“專精特新”專板、私募基金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平臺。支持設立S基金,鼓勵各類S基金積極參與場內基金份額轉讓業務。鼓勵優質科技創新企業上市。
二、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五)發展產業鏈供應鏈金融。引導金融機構圍繞服務建設具有區域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產業鏈供應鏈金融并加大支持力度,更好保障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鼓勵供應鏈上企業開展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省財政根據供應鏈核心企業確權應收賬款的質押融資規模給予獎補。支持規上工業企業運用保理方式緩解應收賬款資金占用壓力,省財政給予保理利息補貼。發揮國內貿易信用保險作用,助力提高內外貿一體化水平。優化推廣“政采貸”,利用政府采購合同為企業融資增信。
(六)加強對企業的信用支持和風險保障。發揮征信賦能作用,引導金融機構以省級企業征信服務平臺數據為支撐,擴大信用貸款投放規模。支持外貿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財政部門給予保費補貼。拓展出口信用保險功能作用,支持運用保單增信融資。鼓勵外貿企業采取遠期結售匯等措施積極應對匯率波動風險,財政部門通過風險補償基金等方式提供增信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免收或減收企業保證金。鼓勵使用電子保函或保單,減少企業資金占用。設立重點制造業企業省級轉貸資金池,降低企業流動性風險。
(七)支持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落實中央財政設備更新貸款貼息政策,推動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更多落地江蘇。對制造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設備購置相關貸款給予貼息支持。鼓勵金融機構支持城市更新和交通運輸領域設備更新,省財政對“城新貸”“交運貸”給予貼息。實施“設備擔”擔保費補貼政策,引導擔保機構支持中小微企業設備更新。引導融資租賃行業加力支持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省財政對相關業務給予利息補貼。
(八)發展多層次股權融資體系。發揮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集聚資源、支持創新、促進發展的作用,圍繞“1650”產業體系、“51010”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10+X”未來產業體系等重點領域,引導撬動更多金融資本、產業資本和社會資本向江蘇集聚。支持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股權投資試點,省財政對投資江蘇企業數量多、成效顯著的AIC給予獎補。統籌安排資金支持省相關部門和單位加強企業掛牌融資和上市培育服務,提高上市企業質量。積極落實國家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相關政策,對接并發揮保險資金要素優勢,引導中長期資金更多投資江蘇企業。鼓勵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盤活國有資產,省財政對成功發行產品的原始權益人(發起人)予以費用補助。
三、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
(九)提升省普惠金融發展風險補償基金效能。加強政銀協同,升級“小微貸”“蘇農貸”“蘇服貸”“環保貸”“蘇貿貸”,豐富產品體系,持續引導金融機構優化貸款產品和服務。加強風險補償等政策與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對接,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資服務。實施“蘇質貸”貼息政策,引導金融機構支持質量信譽小微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
(十)做強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支持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做大做強做優,提升擔保放大倍數,擴大資本金規模,落實市縣政府對本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的管理、考核、監督、增資等責任。對增加資本金的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省財政給予獎補。
(十一)優化融資擔保增信機制。推動落實盡職免責機制,鼓勵在銀擔合作中更多采取“見貸即保”“見保速貸”模式,提高服務效率,降低融資成本。財政部門對融資擔保機構開展的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按照業務規模給予獎補。發揮省融資擔保代償補償資金池作用,支持完善“國家融資擔保基金-省級再擔保機構-市縣融資擔保機構”風險分擔體系。拓展小微企業融資增信方式,開展小微企業增信會計數據標準試點工作。
(十二)加強創業就業金融服務。實施富民創業擔保貸款政策,財政部門給予貼息支持,更好滿足個人和小微企業的創業就業融資需求。優化富民創業擔保貸款辦理流程,推動實現線上運行,貼息資金免申即享。鼓勵各地設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臺,實施融資顧問、幫扶機制,為首貸、續貸中小微企業提供政策指導和融資服務。
(十三)助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鼓勵農業保險經辦機構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創新開發適應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保險服務。推動“農業保險+信貸”,鼓勵金融機構對投保農業保險的禽畜活體、農機具、大棚設施等涉農資產發放抵押貸款。鼓勵金融機構加大糧食油料生產信貸投放,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直接用于糧食、油料生產的貸款,各地可在省級現代農業發展補助專項中統籌安排資金予以貼息支持。推動加大農業農村基礎設施中長期信貸投放,對用于現代設施農業生產經營所必需的基礎設施建設或相關固定資產設備購置等貸款,財政部門給予貼息支持。落實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獎補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投放規模。實施農業信貸擔保風險補償補助政策,更好服務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需求。
四、服務綠色低碳轉型
(十四)支持綠色融資發展。推動“環保貸”“環保擔”“環基貸”等綠色金融產品持續擴大規模。實施綠色債券貼息政策。用好政府專項債券支持更多綠色領域項目。爭取碳減排支持工具等更多落地江蘇,推動“蘇碳融”政銀產品持續增量擴面。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江蘇省轉型融資主體庫”內企業和項目的支持力度。推進“水權貸”“節水貸”,激勵引導企業提升節水效能。
(十五)增強綠色發展導向。加強與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合作,爭取更多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投資項目和子基金落地江蘇。加強綠色金融以及環境、社會與治理(ESG)評價等指標的研究應用,推動省屬金融企業加強ESG建設,逐步實現省屬金融企業ESG專項報告全覆蓋。加大政府綠色采購力度,嚴格落實綠色采購各項要求,財政部門將綠色采購政策執行情況納入監督評價和預算績效管理范疇。
五、多方協同統籌推進
(十六)強化政策協調配合。省財政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江蘇金融監管局、江蘇證監局以及省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等共同參與,完善部門間有效溝通、協商反饋機制,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推行政策和資金免申即享、直達快享,激發企業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全面強化協同監管,推動財會監督與紀檢監察監督、審計監督等協作貫通,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加強違法行為協同治理,不斷優化金融生態和營商環境。
(十七)優化金融機構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在防范風險前提下加大創新力度,推出更多便利化、精準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推動金融機構設立專司普惠性金融服務以及科技金融服務的分支機構或組織。加強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效能評價”結果運用,對排名靠前的機構實施激勵。支持省內法人金融機構提升服務質效,構建全板塊綜合金融生態。加強與中央金融企業、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發揮省外金融企業在蘇經營機構作用,協力促進金融和經濟良性循環。
(十八)壯大地方金融資本。推進省級金融投資集團運營,加快財政出資向金融資本轉化,強化投資能力建設,撬動更多金融資源投向實體經濟。有效補充地方法人金融機構資本金,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實力。推動省級金融板塊加強戰略協同和業務協作,做優“股、貸、擔、保、投”協同聯動的省級金融服務體系,提升我省金融業綜合競爭力。
(十九)夯實金融基礎設施。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信用信息和政務數據互聯互通。持續夯實安全高效的地方金融基礎設施,構建政府、金融和企業常態化對接平臺。強化科技支撐、數字賦能,支持建設完善并有效發揮“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省級企業征信服務平臺”和“省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等功能作用,擴大撮合融資規模,加大征信產品研發力度。支持江蘇省區域性股權市場高質量發展,建立完善涉企基礎服務體系、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和上市培育服務體系。
(二十)積極參與試點示范。支持相關地區高質量建設國家級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因地制宜打造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鼓勵各地積極參與國家科創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等改革發展試點示范,推動發展環境提升和長效機制建設,強化政策集成效應,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做法。
來源:江蘇省人民政府網站